卡门序曲教案(范例4篇)
发表时间:2025-06-12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卡门序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卡门序曲教案 篇1
一、教材
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卡门序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魅力歌剧》中的一首欣赏乐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著名作品。它是歌剧《卡门》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这段音乐描写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雄形象。这是一节欣赏课,学生可以体验到歌剧的深刻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重点:《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段。
教学难点:感受《卡门序曲》的回旋曲式中的三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二、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对歌剧的了解比较少,歌剧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多,所以应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感受歌剧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简单掌握回旋曲的基本曲式结构。熟记《卡门序曲》主旋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直观演示法、赏析法及自主探究法对乐曲的风格和曲式结构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情感与价值: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培养对歌剧的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歌剧,了解世界文化,完善对真善美追求的人格。
四、教法学法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结合这些情况再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介绍著名歌剧片段,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
2、赏析法:运用分段聆听形式将几种不同情绪的乐段做对比,更能形象鲜明的感受不同的音乐,加强对乐段的记忆。
3、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辨别可以让他们把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为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比较宽敞的音乐教室进行讲课,遵循欣赏教学的一般规律,带着问题欣赏,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欣赏。这一课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为学生创设充分聆听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序曲,享受音乐。为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初听音乐,引情激趣
通过比较通俗的斗牛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堂课环境。
导出《卡门序曲》是一首西班牙风格的歌剧序曲。
然后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学生听完这段音乐回答几个问题: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抒情优美?热烈欢快?忧郁悲伤?)
2、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告诉大家(播放斗牛场画面)这段音乐是描绘了斗牛场的情景,选自外国著名作品《卡门序曲》,这时学生就有疑问了,什么叫序曲呢?
教师在黑板画出“旋律线”,并让学生在下面自行学习模仿“旋律线”。
序曲——它是一部音乐作品的开场音乐。那卡门序曲又是哪首作品的开场音乐呢?
是歌剧《卡门》的开场音乐:它取材法国文学家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卡门》,更是一首为世人熟知的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音乐表现西班牙
斗牛场的喧闹和狂热。中间穿插了表现妇女、儿童们跳跃、欢唱的歌调和斗牛士之歌的雄壮音调,气氛热烈,生动地体现了吉普赛人的奔放、豪爽的性格,是一首杰出的世界名曲。我就问学生了:哪位同学知道卡门是谁吗?那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剧《卡门》的选段(边放视频边讲故事)。
卡门:是一个姑娘的名字,她是位烟草女工,霍赛钟情于卡门,并参与了卡门的烟草走私,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是它的开场音乐,也就是序曲。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音乐导入,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斗牛场。创设了一种很好的聆听环境。有文字,有视频的剧情介绍能让学生对这部歌剧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2、分段聆听感受音乐
(1)这首序曲共有三个音乐片段,我把它分为ABC三段,我们先听第一段A,学生可以随音乐模仿斗牛动作、找出乐曲中的打击乐—镲,跟着哼唱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以及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后我总结为:这是一首节日进行曲,乐曲的气氛热烈欢快。把我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
(2)我们再来看B段,这部分的情绪是如何呢?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聆听。在B主题欣赏中,让学生在欣赏过程在三个连续的“前十六”出现处模唱拍手。(播放音乐B)听完后学生说感受。这一段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他们围在一起左顾右盼,张望斗牛士入场。那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围观的人群,随音乐表演一下。
(3)C段的情绪如何,有变化吗?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听一下......它的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在C主题欣赏中,让学生模仿小提亲演奏者,让学生通过拉琴的动作自己体会乐曲的渐强渐弱。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主要部分,重点让学生通过聆听、哼唱、表演,感受节奏、旋律、表情、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语言的魅力。
2、总体欣赏,全体参与
刚刚欣赏的这三段音乐就组成了这首卡门序曲,那么它们的顺序是如何的呢?下面我把全班分成123三组,分别代表ABC三段音乐,各小组听到代表他们组的音乐时用举手来表示一下
我根据学生的举手在黑板上板书A2BAC2A那这首乐曲的顺序就是这样的。这叫回旋曲,那什么样的结构称为回旋曲式结构呢?谁能给它做个定义?。我把学生的回答做个小结,(点击大屏幕)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BC),一般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卡门序曲主要因这个结构更加优美动听。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回旋曲式是《卡门》序曲成功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已经熟悉三个主题的基础上,掌握乐曲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辨别可以让他们把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欣赏兴趣。
4、作者介绍,拓展延伸
这么美妙的音乐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呢?他就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大屏幕)他19岁就获得了“罗马大奖”他最有名的就是歌剧《卡门》。(板书)所谓歌剧呢,它是将音乐、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合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歌剧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外国的歌剧就如同中国的戏曲一样重要,就像《唱脸谱》中唱的“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北京oprer”。
5、 再见卡门,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卡门序曲》,也了解了这部歌剧,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卡门素材创作的流行歌曲《再见,卡门》。
(设计意图:《再见,卡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首流行歌曲,在课堂上能欣赏流行歌曲是学生梦寐以求的,当然我们也应该很好地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流行音乐和课堂音乐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总结:歌剧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使人更加自觉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每一部著名歌剧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歌剧作品以其丰富的艺术语言,用情感让人感知和体验世界。
这节课我完成了《歌剧世界》这一单元的《卡门序曲》,这节音乐欣赏课是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从作品中获取美、体验美、表现美,它是培养学生理解、感知、体验、鉴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布置作业:
1、掌握回旋曲的曲式结构
2、搜集有关中国歌剧的资料
板书设计:初听———分段聆听———总体欣赏———作者介绍———总结
A2BAC2A
序曲回旋曲
卡门序曲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卡门序曲教案 篇3
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初步了解比才的生平及贡献。教学重难点:
1.了解序曲的概念。
2.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初步了解比才的生平及贡献。教具: 音乐播放设备 教法: 讲解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在音乐的大家庭中,还有一位重要的成员,她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她就是歌剧。
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歌剧的音乐片段,然后请大家听完这段音乐回答几个问题,大家要注意听了。(播放《卡门序曲》)
1、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热烈欢快的)2、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非常高兴,我们同学有敏锐的听觉能力,这段音乐是描绘了斗牛场的情景,它选自歌剧《卡门》,该歌剧作于1874年,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二、音乐知识:
A:作者简介:这么美妙的音乐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呢?他就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比才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1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57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还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
B:那么,我给大家播放的这首音乐作品名字就叫《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
什么叫序曲呢?(生回答)序曲是歌剧、舞剧及其他戏剧和声乐套曲的开始曲。歌剧的序曲起到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
C:作品介绍:那同学们知道卡门是谁吗?卡门——是一个姑娘的名字,这部歌剧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卡门、霍赛和埃斯卡米洛。
大家知道他们三人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卡门——她是位烟草女工,霍赛——卫队下级军官,还有一个是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人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社会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这就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感情活下去的。所以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我们今天所欣赏的是它的开场音乐,也就是序曲——《卡门序曲》。
三、分段聆听——体验: 师:这首序曲共有三个音乐片段,1、师:我们先看第一音乐片段A,请你们聆听并思考:
A:这段音乐的`情绪?(热烈欢快的,当这一主题从乐队中忽然升腾起来的时候,谁会不为之振奋呢?)
B:演奏的乐器是什么?(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C: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你一个秘诀:就是聆听音乐的同时并跟着音乐哼唱,你一定会找到音乐的感觉。不信你试试?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跟着音乐哼唱一下)
2、师:我们来看第一插部B,A:这部分的情绪是如何呢?与第一段的情绪相比怎样?(欢快的,没有第一段热烈)
B:它又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少打击乐,情绪较前一段较柔和一些。)
C: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妇女和儿童跳跃、欢唱的场面。)我们再一起来聆听一下。(播放音乐B)3、欣赏第二插部C
A:情绪如何,有变化吗?(雄壮威武的)
B:你觉得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乐曲的演奏是在一个高度上吗?增添了哪些乐器?力度有什么变化?
(弦乐组奏主旋律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它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重复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有一种必胜的信心。第二遍的力度比第一段强)
C: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英勇的斗牛场面)
D:我们一起跟着旋律哼唱一下,去感受一下斗牛士的那种威武的英勇的形象。
四、总体欣赏——体验:
(一)师: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感受它的演奏顺序:(放音乐)师根据学生的举手在黑板上板书 A B A C A 师:什么样的结构称为回旋曲式结构。生小结。
师:那我就把你们的回答做个小结,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它是一种曲式结构。
五、情感体验与分析:
1、师:既然这A出现了三次,这三次A有变化吗?(一次比一次强),那你能用动作去表示三次的不同吗?(生回答)那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第一组,第二组用动作去表示B,第三组用动作表示C。(师巡视指导)
2、播放音乐进行表演。
师:大家的表现非常精彩,让我看到了你们非凡的表现力。
六、拓展与延伸:
1、音乐进行到此,本应干脆利落的让音乐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要知道在歌剧院的乐池里,这还不能结束,它令人吃惊的一下子变换了情绪。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D主题,与前面的音乐相比,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凄凉)你听出它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大提琴)你觉得这段音乐暗示了什么?(暗示卡门无法抗拒的悲剧的命运)
A:用旋律线表示音乐的进行。(下行的音调就象是在哭泣一般。)B:用色彩表现音乐的情绪。(暗淡的色彩。)C:速度。(迟疑的节奏,缓慢的速度。)
2、那么,最后再问大家,音乐刻画卡门是怎样的一个人?
(美丽动人、叛逆,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对命运不屈服的个性。)
七、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生活美的表现,让我们一起畅游于音乐的海洋,共同去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比才的管弦乐演奏的《卡门序曲》。
卡门序曲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卡门序曲》,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增强对欧洲歌剧音乐学习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风格,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卡门序曲》,了解乐曲结构,并提高对歌剧音乐的欣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卡门序曲》各段落音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难点】
了解《卡门序曲》采用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为学生播放斗牛场景的视频,并播放几段不同的音乐,请学生思考哪段音乐最适合斗牛场景。
由此引起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欣赏乐曲,分享感受
播放乐曲,学生聆听之后分享对作品的认识或是对音乐初听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2.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
介绍歌剧《卡门》:歌剧《卡门》讲述了唐·霍赛钟情于卡门,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的故事。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作为全局的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
作者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三)探究学习
1.再次欣赏乐曲
(1)再次聆听全曲,并向学生询问:
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总结:乐曲一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ABACA的回旋曲式;第二大部分为一个展开性段落。
2.分段聆听
(1)为学生播放乐曲A段,学生聆听并思考:
①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学生自由回答后,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音乐表达了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A段音乐节奏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播放一段斗牛士视频,从视觉角度结合音乐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场面。
(2)学生分小组进行聆听,教师播放乐曲B段,音乐结束后小组进行讨论,主题B表现的是什么情绪?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学生们交流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表现的是妇女、儿童人们汇聚在一起热闹、欢快的场面。
请学生跟随旋律小声哼唱B段主题,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
(3)为学生播放乐曲C段,学生对比分析音乐描绘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4)打乱三个段落的顺序为学生播放,学生根据音乐特点和音乐主题与相对应的段落进行连线。
(四)拓展延伸
介绍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这首乐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结构是ABACA。
由于序曲是歌剧的引子部分,所以这首乐曲在回旋曲结束之后又插入了一个展开性乐段,目的是为了与歌剧主体部分相连。
(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比才的作品《卡门序曲》,对歌剧《卡门》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了解了这部歌剧的作曲家,并且对音乐中常出现的回旋曲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作业:对比欣赏《卡门》的其他选段。
-
更多精彩卡门序曲教案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卡门序曲教案